编者按:习近平总书记指出,讲好抗战故事,把伟大抗战精神一代代传下去。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,中国华电组织制作《抗战英雄记》系列党性教育片,生动讲述公司4位“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”纪念章获得者投身抗战、保家卫国的英雄事迹,激励广大党员干部职工铭记抗战历史、赓续红色血脉,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、民族复兴伟业贡献力量。今天播发第四集《初心永恒》。

《初心永恒》(识别二维码播放视频)
“渡江胜利纪念章”“解放西藏纪念章”“抗战胜利60周年纪念章”“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章”……
每一枚勋章都见证着王加祥保家卫国的峥嵘过往。
王加祥原名王普锡,1929年出生于山西省阳城县坪头村一个普通的中医家庭。十几岁时,父母相继被日军迫害,他只能靠要饭和帮人放牛苟活。他的肋骨被日军刺穿,好在避开了要害才捡回一条命,从墓地死人堆里爬出来,被路过的八路军救了下来。共产党是老百姓的救星,八路军是共产党的队伍。王加祥下定决心跟共产党走。

1944年1月,14岁的王加祥穿上军装,成了八路军三十九团的战士。制作地雷、埋地雷是他在干部履历中记载的“特长”。他曾经给家人讲,敌军武器好,他们只能就地取材,在石头上钻个洞来制作简易地雷;在战斗中,他们常常采用伏击战术,凭借着熟练的埋地雷技巧,精准设置陷阱,给予敌人沉重打击。
儿子始终记得父亲给他描述的那些往事:“他说我们那种地雷是石头雷,要在石头上凿一个缝,然后埋好。”“他说我们当时的装备也不好,要五个人、六个人才能去打一个人。都是约定好谁开第一枪、谁开第二枪,瞄准一个目标一起打。”
1946年4月,王加祥被调到八路军十三旅警卫连担任卫生员,他从一名战士转变为一名“白衣战士”。1947年4月,在河南武阳他庄严宣誓加入中国共产党,先后参与了晋南战役、上党战役、淮海战役、渡江战役、粤桂边战役、启梁战役等战斗。据儿子描述,王加祥的背上还留有战争时期被弹片炸伤的疤痕。“你身上这些‘坑’是些什么?他说这是当时打仗受的伤。”王加祥儿子说。
.gif)
1952年,他进入解放军第三军医学校学习医学知识。1955年2月退伍后,按组织分配到以礼河水电建设公司参与毛家村大坝以及职工卫生所、职工医院建设。卫生所和医院落成后,他穿上白大褂担任外科医师。1958年,30岁的他进入昆明医学院学习。1963年9月,他学成回到以礼河水电局职工医院,继续担任外科医师。妻子回忆:“他从来就不考虑自己的什么利益,都是一心为公。广播里随时喊,王加祥就跑步到医院抢救去,做手术是几十个小时连着。”当科室出现医疗问题时,他会主动站出来帮忙解决问题,用自己的担当为医院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。1965年12月,他被任命为以礼河水电局职工医院院长,直至离休。
苦难开篇,烽火作序,医者为章,初心落款。他穿过枪林弹雨,见证了祖国从苦难到辉煌的蜕变,深知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今天的中国,就没有幸福的生活。而那未说尽的话,早已写进岁月里——为家国安宁奋斗过,此生无憾;愿后辈接力,让和平永驻。